https://www.kannz.com/car-insurance-knock-for-knock/
汽车保险中的“互撞免赔协议” Knock for Knock
在新西兰,上路的汽车应该购买车辆保险是大家的共识,新西兰修车贵,如果怀着侥幸心理没有保险“裸奔上路”,无论是撞了别人的车或是财产,还是被别人的车子撞了,处理起来都不如有保险公司做你的“坚强后盾”来的可靠和方便。
也许大家在新西兰开车很久了,一直是平安的行驶,没有与保险公司打过交道;也许有些朋友已经由于车辆碰撞而得到了保险公司的赔偿;不知道大家是否知道,在保险业中,有一个叫做 Knock for Knock 的专业术语(条款),有些时候在理赔的过程中会听到保险公司的理赔人员与客户讲了这个词,知道它是什么意思吗?
什么是保险中的 Knock for Knock 条款?
Knock for Knock ,简称 KFK,它是一项在保险业(保险公司)之间很常见的保险原则。KFK 从字面上的翻译叫做“受损即受损”,听起来不像人话,对不对?所以只能完全理解其含义后给出一个准确的翻译,在汽车行业中,KFK 被翻译为“互撞免赔”协议。主要指的是,如果事故双方的保险公司互相有 KFK 的话,保险公司各自承担自己的客户车辆赔偿费用,而不论哪一方的过失责任,均不再向对方追偿。
实施这个条款的原因其实很简单,主要是为了经济利益+行政效率的提升,虽然说,看起来无过错一方的保险公司,居然还要为自己客户的修车买单,亏大发了,但保险公司之间如果互相索赔的话,有大量的文书工作和沟通工作要做,以及在这之中产生的时间拖延,这给双方的保险公司都带来了很高的成本;有些情况下甚至可能将双方的律师包括进来,造成极高的诉讼成本。所以,这个协议简化了保险公司之间的索赔流程,而且,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次保险公司可能亏了但是下次保险公司可能就从 KFK 协议中赚到了,总体上来看保险公司之间还是能够持平甚至略微从互撞免赔协议上得到好处的。
举例说明 Knock for Knock 条款:
小张,在 NZI 买了自己汽车的全险;小王,也在 NZI 买了自己汽车的全险;小张和小王撞上了,由于都是 NZI 自家的客户,NZI哑巴吃黄连,两辆汽车都要修理,由于是自家公司的事情,不涉及 KFK
小张,在 NZI 买了自己汽车的全险;小王,在 AMI 买了自己汽车的全险;小张把小王的汽车撞了,警察判定小张全责;NZI 与 AMI 有互撞免赔的协议,所以,NZI 只需要给自己的客户小张修车即可,小王虽然没有过错,AMI 也没有过错,但是 AMI 需要承担小王的修车费用,AMI 与 NZI 之间互相不追究
小张,崭新的法拉利,50万纽币,NZI 上了全险;小王,95年的老丰田,价值不到一千纽币,在 AMI 买了全险;小王把小张撞了,小王的车修理需要两千块所以干脆报废了,小张的法拉利需要修10万纽币;NZI 与 AMI 之间有协议,虽然 NZI 没有过错,硬着头皮也要掏10万块帮自己的客户小张把车子修了;AMI 的客户虽然是责任方,但是 AMI 偷着乐因为自己只需要赔偿小王 1000 块的车钱就好
小张,在 NZI 买了自己汽车的全险;小王,在 Vero 买了自己汽车的全险;NZI 与 Vero 之间没有 KFK 协议;小张把小王的车撞了,NZI 会帮助小张修理自己的车,Vero 也会帮小王修理他的车,但是由于是小张的责任,所以 Vero 会向小张的保险公司、也就是 NZI 发起索赔,要求 NZI 承担小王所有的修车费
经过上面的几个示例,大家对于 “互撞免赔”协议就会清晰一点吧,例子中涉及的 NZI / Vero / AMI 均是新西兰排名前几的保险公司,不过他们之间互相有没有 KFK 站长不知道哈,只是举个例子。
新西兰的汽车保险其实非常重要,很多朋友说,自己的车才一万块,买个全险要将近一千,感觉不划算;但实际上,新西兰修车的价格真是令人咂舌,这里的人工和车辆的配件价格都很高,一次两车相撞的事故修理两万三万的很正常;如果有保险公司在你的身后为你撑腰,什么追偿、法律、起诉之类的事情,都不需要你来操心了;再加上华人朋友的英语普遍不好,碰上与本地人的交通事故万一对方耍赖在语言上占你的便宜就更麻烦了;所以,站长还是建议,为了确保出行平安、发生交通事故的时候有人替你解决问题,还是买一份汽车全险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