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说到“多语境文化思维碰撞交融”,那必然是不同的群体,传统的观点是把华人群体,分为海外华人和海内华人。这也很正常,地域区别能带来文化和理念的差异与变革,不同的文化之间就必然有碰撞有冲突。
但是,从日益发展的交通来看,实体意义上的分隔其实越来越微弱了,地球越来越像一个地球村,如果不是机票受限,从美国飞到中国也无非就是十来个小时。不考虑护照和签证的因素,上海人飞去东京吃个午餐再飞回来,比飞到乌鲁木齐还更方便更快得多。只不过去东京就是去海外,而去乌鲁木齐就是去国内。
与物理实体意义上的区隔越来越微弱相对,真正的隔膜产生在价值观和理念的差异上,也就是所谓的三观不合,而且更糟糕的是,差距还越来越大。这个差距并不是来自海内和海外,而是来自墙内和墙外。简单说:华人群体正在日益分为两个越来越明显的部分,一个是墙内华人,一个是墙外华人。不管你物理身体在哪儿,你的理念和价值观是跟着墙内的,那你就是墙内华人,哪怕你在月球。如果你的理念和价值观是墙外的,那你就是墙外华人,哪怕你在大陆的山沟沟里。
这个区隔的原因就是中共的网络大防火墙,Great Firewall,以及伴之而来的一系列网络监控、封锁、删帖、封号等等管理行为,乃至于上升到个人的自我审查自我头脑阉割。
防火墙(GFW)的存在,让中共真理部(中宣部)的管控形成了闭环:一边不断灌输中共的洗脑说辞,一边强化网络监控。一般人很难或者不知道怎么验证,于是在回音壁下强化了洗脑效果。要巩固中共的独裁统治,就必须设置越来越多的敏感词和讨论禁区(每增加一个社会热点事件,就会增加大量的敏感词),强化的网络监管就必然会让正常的讨论动辄得咎,大大降低网络言论的质量,而网络言论质量的降低会增加垃圾内容的比例以及喷子的比例,这些垃圾内容经过日益精密的算法推送给越来越多的用户,garbage in, garbage out,又会带来更多的垃圾反馈。而且,这个负反馈的循环是相互强化的。
这就是墙内信息圈(或者更简单地说:墙内简体中文圈)日益垃圾化的现实情况。不排除墙外也有垃圾内容,但是墙外的负反馈效应要弱得多。起码你能直接说“三年疫情封城时期”,而不必曲里拐弯地说“三年口罩时期”。防火墙的存在,极大地促成了墙内信息的思维简单化、认知标签化、理论特殊化,导致墙内华人愈加封闭、自我、无知、偏执、傲慢、群氓。但凡这几年比较大的热点言论,这几条几乎条条都命中。在这种情况下,能盛产的只有巨婴:中国一切都好,“这边风景独好”,外国人只有艳羡的份。中国的永居可是最难拿的,外国每个地区都有X分之一的人口吃不饱饭!国外水深火热之类的新闻,只不过是我们美好生活茶余饭后的谈资罢了,自己永远正确、敌人一天天烂下去一切责任都在对方,一天不赢不自嗨浑身难受,全世界只有自己掌握真理自己才是最完美的。
这样的巨婴,就是妥妥的墙内华人,不管在海外还是海内,都是墙内华人。举个例子:这段时间最著名的莫过于伦敦钢琴事件里的咆哮哥。咆哮哥不是一文不识的文盲,恰恰相反,他是受过高等教育、且身在海外的精英,可这样的一个人,就是妥妥的墙内华人。
1,咆哮哥对钢琴家K博士怒吼:“放开她(女团员),别碰她。”——这句话本身固然语气很粗鲁,但问题不大,真正的问题在于咆哮哥给出的理由:You are not at the same age!你们岁数差远了!说直白一点,这是一个潜意识里很猥琐和自卑的理由。你岁数大,所以你不能碰她。我岁数小,很般配,我能碰她。如果你岁数小一点,你也能碰她。我很着急,是因为你们这些洋男泡华女太容易了,又有才华又有钱,我什么都比不上,我只能靠年龄优势了。
2,钢琴家K博士说:你们是共产主义中国来的?咆哮哥的第一反应是:你这是种族歧视 racist。——这是被几乎所有的帖子都诟病过的问题。一个是政治制度,一个是种族民族划分,把两个混在一起,只能说明咆哮哥的思维简单化、认知标签化,或许,还有一点为了争取网络话语权而拼命上纲上线的鸡贼。